受前期明顯回暖和高空冷槽快速東移滲透影響,3月4日夜里,我市自西向東先后出現了雷電、大風、冰雹,以及短歷時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據自動氣象站監測,全市共有90個站出現8級以上大風,24個站出現10級以上大風,其中極大風速最大的出現在蓮都區白云山,為41.8米每秒,風速達到14級。
那么一旦出現強對流天氣應該如何防御?吳霞解釋,一旦出現類似的強對流上海天氣預報30天,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盡快做好防雷擊、大風、短時暴雨的應急和搶險工作;居民應盡可能躲避到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內,并關好門窗,切勿在樹下、電桿下、塔吊下避雨;航空、航運、鐵路、公路等單位應當采取安全保障措施;注意防范短時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以及城市內澇等災害。
什么是強對流天氣,為什么春季容易出現?3月6日下午,記者專訪了市氣象減災與法規處處長吳霞。“強對流天氣是指發生突然、移動迅速、天氣劇烈、破壞力極大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雷雨大風、冰雹、龍卷風、局部短時強降雨和颮線等。”吳霞介紹,強對流天氣在氣象上屬于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空間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圍大約在十幾公里至二三百公里,其生命史短暫并帶有明顯的突發性,約為一小時至十幾小時,較短的僅有幾分鐘至一小時。
吳霞還說,每年春夏之交,冷暖空氣均處于活躍期,如遇冷空氣主體南下前的滲透進入暖區影響或小股快速南下影響,極易造成強雷電、短歷時強降雨和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并導致不同程度的災害出現。“近十年中比較典型的如2010年3月,我市多地先后出現較大范圍的冰雹、雷雨大風、強雷電、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據市民政部門統計,此次惡劣天氣共造成10.8萬人受災,轉移安置群眾4525人,合肥天氣預報30天直接經濟損失2.9億元?!?/span>
【返回】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