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臺風偏多降雨少但集中
廣州市水文局預計,前汛期(4~6月)全市降水偏少一~兩成。后汛期(7~9月)廣州市降水總量較常年偏多一~兩成左右。其中北部700~900毫米,中南部600~800毫米。4月:偏少兩~三成,在120~180毫米之間;5月:偏少一~兩成,在200~300毫米之間;6月:偏多一~兩成,在350~500毫米之間。
水文局預計,2018年“龍舟水”(5月21日~6月20日降水量)偏多,強度偏強。降水集中期:5月中旬末到下旬初(5月19~21日),5月下旬(5月29~31日),6月上旬(6月6~9日),6月中旬(6月16~18日),6月下旬(6月26~29日)。根據分析,北江石角站可能出現1.5萬立方米/秒的最大流量,十到20年一遇。增江麒麟咀站可能出現1800立方米/秒的最大流量;流溪河太平場站可能出現1100立方米/秒的最大流量。
提高城市“自運作”水平
本次會議明確,各級單位要高度重視汛前防汛防風安全大檢查工作,對發現的風險隱患,要積極、主動、及時采取消除措施,按照不留一處死角的要求,落實整改責任單位、責任人,明確責任、職責到位,對暫時無法徹底消除風險的隱患點,要制定專項應急度汛方案,堅決落實專項風險防控措施。
同時,要加快推進排水改造工程,加強河流(涌)堤岸整治、防洪閘、水庫達標等水利工程建設力度,加強排澇河涌、水閘、泵站、雨洪調蓄區、排水管網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高效借助排水管網“預騰空”,力爭解決中心城區的內澇頑疾。
會議要求,氣象、水文、海洋、建設、國土、水務、教育、旅游、交通、漁政、電力、通信等部門要開展情景預案構建研究,充分考慮面臨的不同風險隱患,逐步建立健全法制化、科學化和規范化的自動應急響應機制,直接通過天氣或三防信息引導各單位防災避災和市民務工、上學、出行等,切實提高城市“自運作”水平。
洪澇方面,省氣候中心預測全省開汛正常至偏晚(常年4月6日),由于今年開汛偏早,“龍舟水”為正常略多,影響臺風數量偏多,降水集中期內可能出現較嚴重的局地洪澇災害和臺風災害。
高溫天氣較往年多15天-20天
臺風方面,國家海洋局南海預報中心預測,2018年影響廣州市臺風偏多,為3~5個。初臺可能出現在6月中下旬,終臺可能出現在10月上旬。南海海域可能出現災害性海浪80~95天,其中10~13次臺風浪過程,有4~6次將對華南沿海造成較大影響,華南沿??赡艹霈F1~2次嚴重的災害性海浪過程,每次過程持續時間2~3天,主要影響時間集中在7~10月份?;蛴?個左右熱帶氣旋登陸或嚴重影響珠江口,給廣州市附近海域帶來災害性海浪過程,需要密切關注。
省氣候中心預測,由于影響廣州市氣候預測的因素較復雜,重慶天氣預報30天而且汛期預測的時效較長,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預計2018年全市平均年高溫日數為30~35天,較常年偏多15~20天。
要致力開辟多種信息傳遞方式,將災害性天氣和三防應急信息及時發布到各平臺、媒介,并層層傳遞到基層、到市民。
去年天災致倒塌房屋899間
3月20日,廣州召開2018年三防暨北江大堤防汛工作會議。據介紹,2017年,廣州市先后啟動防江河洪(潮)水四級應急響應2次、防江河洪(潮)水三級應急響應1次、防暴雨三級應急響應40次、防暴雨二級應急響應17次、防暴雨一級應急響應2次、防臺風四級應急響應3次、防臺風三級應急響應2次、防臺風二級應急響應2次。
去年,廣州市降雨頻繁,“龍舟水”期間,更是連續遭遇強降水襲擊,特別是“5·7”特大暴雨期間,廣州市最大錄得1小時雨量184 .4毫米、3小時雨量382 .6毫米,24小時雨量544 .5毫米,均打破廣州1908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雨量歷史極值。
去年8月底,臺風“天鴿”、“帕卡”、“瑪娃”在12天內接連來襲,也給廣州市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石家莊天氣預報30天。其中,“天鴿”影響期間,恰逢天文大潮,廣州市沿岸普遍出現187~217厘米的風暴增水,多個潮位站的高潮位超過紅色警戒潮位。
去年全市有7個區、17個鎮(街)受災,受災人口11.65萬人,倒塌房屋899間,農作物受災面積9 .57萬畝,供電中斷12條次,損壞堤防145處15.317千米,損壞水閘16座。全市安全轉移人員5.25萬人,實現全市無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
上一篇:明日天氣轉好氣溫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