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塔院淳熙二年至五年(1175?1178),縣令趙彥暉、袁采續行修建,五十年代拆毀。塔高約18米,磚結 構,六面七級空心樓閣式。菱角牙子疊澀出檐,檐有生起,翼角微翹,檐下用四鋪作平斗拱。平座為平磚疊澀,挑出甚淺,不施斗拱,八角倚 柱,方形式柱,明間壺門,次間雕佛像,塔磚上舍錢題記頗多。造型壯美,為“蕭臺八景”之一。 東塔高聳??眨瑫r見云煙繚繞,數十里外就可望見。元李孝光《東塔云煙》詩云:“海月四更多塔去,天風萬里擘松開。煙消日出無人到,獨自 看云山上來?!泵康桥R游覽頗不乏人,今塔下路旁還刻有“王梅溪讀書外”等字樣。 據明永樂《樂清縣志》記載:“東塔在縣東隅文峰山上東塔院,西塔在縣西隅天柱峰東西塔院,白塔去縣西四十里,在茗嶼鄉白塔院,千佛塔去縣東一百六十里,在山門鄉明因撣院?!睎|塔原建于九牛山。九牛山即謝公山,位于縣城東四里許。宋熙寧五年(1072),知縣葛逢因九牛山原塔被雷擊毀,遷塔于文峰。文峰山聳拔如筆,原名文筆峰,座落縣城東首,俗稱東皋山,古為縣城“龍山”,今屬樂成鎮東門村。塔因山的方位得名。山高約一百六十公尺,草木茂盛,景色宜人。下有“王梅溪讀書臺”刻石。據傳其時童謠有云: “青龍有角,財富足;青龍有聲,撲邑興?!惫视谒掠纸|塔院,設鐘鼓以聲符謠。塔初建為九級,青磚結構,六面空心樓閣式,每層出搪,槽下逐面嵌石雕佛像二座,塔基為六角形的須彌座,造型精美。塔院毀于一九五八年一九九六年重建塔院修整東塔,在塔山周圍配以亭榭花木,辟為“東塔公園”。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9日周二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2℃ | 西北風 | 4-5 | 1013hPa | 71%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7℃ | 北風 | 3-4 | 1013hPa | 71% |
20日周三 | 白天 | ![]() |
晴 | 高溫17℃ | 東南風 | 4-5 | 1014hPa | 53% |
夜間 | ![]() |
晴 | 低溫4℃ | 北風 | 1-2 | 1014hPa | 53% |
21日周四 | 白天 | ![]() |
陰 | 高溫14℃ | 東南風 | 3-4 | 1011hPa | 67% |
夜間 | ![]() |
陰 | 低溫6℃ | 北風 | 1-2 | 1011hPa | 67% |
22日周五 | 白天 | ![]() |
晴 | 高溫19℃ | 東南風 | 3-4 | 1011hPa | 77% |
夜間 | ![]() |
晴 | 低溫5℃ | 北風 | 1-2 | 1011hPa | 77% |
23日周六 | 白天 | ![]() |
晴 | 高溫19℃ | 東南風 | 3-4 | 1009hPa | 63% |
夜間 | ![]() |
晴 | 低溫5℃ | 北風 | 1-2 | 1009hPa | 63% |
24日周日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9℃ | 東南風 | 3-4 | 1008hPa | 67%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6℃ | 北風 | 1-2 | 1008hPa | 67% |
25日周一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1℃ | 東南風 | 3-4 | 1006hPa | 64%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5℃ | 東南風 | 3-4 | 1006hPa |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