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上古時,帝嚳之子契在此為火正,一是管理火種,以便人們可以隨時取到火(因此后人又稱他為火神)。二是祭祀火星并觀察火星的運行,以便及時地告知人們防災避禍并適時地播種收割。太歲星如果在卯時出現,叫“單閼”,在甲午出現,叫“閼逢”。卯時是早晨,甲年是年干之首,所以“單閼”和“閼逢”比較引人注意。久而久之,觀察火星與太歲星之間的關系、位置的火正契就被稱為“閼伯”。契死后,人們就在他生前觀察火星的高地上葬之,后人稱之為閼伯臺或火星臺或火神臺。 現存閼伯臺如墓狀,高35米,周長270米,夯土筑成。層層夯土中夾雜不少漢代的瓦片與陶片,可能是漢代所筑。原來的閼伯臺因黃河泥沙多次淤積,隱于現存臺下。 閼伯臺下的土丘即閼伯始封之商丘。商丘地名即由此而來。閼伯臺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更顯得高大突兀。此臺為古代商丘都城一帶的最高點,再加之古人認為閼伯臺的精氣上應商星,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把閼伯臺看作是商丘的象征。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8日周五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6℃ | 北風 | 3-4 | 1025hPa | 51% |
夜間 | ![]() | 陰 | 低溫2℃ | 東風 | 3-4 | 1025hPa | 51% |
19日周六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6℃ | 南風 | 3-4 | 1021hPa | 54% |
夜間 | ![]() |
陰 | 低溫5℃ | 南風 | 3-4 | 1021hPa | 54% |
20日周日 | 白天 | ![]() |
陰 | 高溫18℃ | 南風 | 3-4 | 1018hPa | 58% |
夜間 | ![]() |
晴 | 低溫2℃ | 南風 | 3-4 | 1018hPa | 58% |
21日周一 | 白天 | ![]() |
晴 | 高溫18℃ | 東風 | 1-2 | 1019hPa | 37% |
夜間 | ![]() |
晴 | 低溫4℃ | 南風 | 1-2 | 1019hPa | 37% |
22日周二 | 白天 | ![]() |
晴 | 高溫20℃ | 南風 | 1-2 | 1016hPa | 40% |
夜間 | ![]() |
晴 | 低溫9℃ | 南風 | 3-4 | 1016hPa | 40% |
23日周三 | 白天 | ![]() |
晴 | 高溫23℃ | 西南風 | 3-4 | 1012hPa | 42% |
夜間 | ![]() |
晴 | 低溫6℃ | 西南風 | 3-4 | 1012hPa | 42% |
24日周四 | 白天 | ![]() |
晴 | 高溫19℃ | 西南風 | 3-4 | 1012hPa | 77% |
夜間 | ![]() |
晴 | 低溫9℃ | 西南風 | 3-4 | 1012hPa |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