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斜道因南口名“褒谷”(位于漢中市城北),北口名“斜谷”(在眉縣),沿谷成道而得名。它是我國古代橫跨秦嶺,連接關中、巴蜀鑿石架木而成的棧道,又叫閣道。由褒谷口經留壩縣東北,越衙嶺山,至眉縣西南的斜谷口,全長250公里,是一條很古的通道。古書稱:“褒斜之道,夏禹發之,漢始成之。南褒北斜,兩嶺高峻,中為褒水所經,春秋開鑿,秦時已有棧道”,至唐宋褒斜道是兵家行軍必經之路,同時又是商旅的要道。巴蜀的物產,通過棧道運抵關中。唐在褒斜道上建了11個驛站。唐宋以后,由于連云棧道的暢通,褒斜道逐漸衰落。 褒斜道地處秦嶺深處,在崇山峻嶺之中。水流湍急,樹密草深,開鑿極為困難。從現存的遺跡看來,鐵器的出現方使褒道斜道的開鑿成為可能。始建褒道時,火藥尚未發明,“石堅不受斧鑿”,人們只好采用火燒水激法開山破石。施工方法是:先用火燒石面,待石溫很高時突然用涼水激沖,熱石受冷裂肅。“遇大石塞路,則所錘碎而通之;遇峭壁懸崖,則在崖壁上鑿孔,架橫木,上復木板,鉗釘以通之;遇溝險澗,則石欄以通之。”樓閣的建造,大多是在崖壁上鑿成30公分見方、50公分深的孔洞,洞中插木柱、石柱,分上、中、下三排,上排鋪板成路、下排支木為梁。榫卯結合,遠望如空中懸閣。有的僅安橫梁,沒有立柱,即《水經注》中所說的“干梁無柱式”,多用于危險難以施工的地方。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8日周一 | 白天 | ![]() | 陰 | 高溫13℃ | 北風 | 1-2 | 943hPa | 46%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3℃ | 北風 | 1-2 | 943hPa | 46% |
19日周二 | 白天 | ![]() |
陰 | 高溫14℃ | 北風 | 1-2 | 943hPa | 68%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5℃ | 北風 | 1-2 | 943hPa | 68% |
20日周三 | 白天 | ![]() |
晴 | 高溫17℃ | 北風 | 1-2 | 941hPa | 53% |
夜間 | ![]() |
晴 | 低溫4℃ | 北風 | 1-2 | 941hPa | 53% |
21日周四 | 白天 | ![]() |
晴 | 高溫20℃ | 北風 | 1-2 | 940hPa | 62%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6℃ | 北風 | 1-2 | 940hPa | 62% |
22日周五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0℃ | 北風 | 1-2 | 936hPa | 51% |
夜間 | ![]() |
晴 | 低溫7℃ | 北風 | 1-2 | 936hPa | 51% |
23日周六 | 白天 | ![]() |
陰 | 高溫21℃ | 北風 | 1-2 | 933hPa | 54%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9℃ | 北風 | 1-2 | 933hPa | 54% |
24日周日 | 白天 | ![]() |
晴 | 高溫22℃ | 北風 | 1-2 | 938hPa | 74% |
夜間 | ![]() |
晴 | 低溫7℃ | 北風 | 1-2 | 938hPa |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