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巖畫主要分布于嘉峪關市西北約20公里處的黑山峪谷的陡崖峭壁之上。整個巖畫群總計約150余幅圖畫,綿延約2公里,刻劃時代約從戰國時期至明代。這些巖畫所處位置,最低者距離溝底僅0.5米,最高者則在5米上。畫面有的一組有幾層構成,有的則只是一人或一兩個動物構成。畫面大小不一,一般高為0.2—2.4米,寬約0.3一3米。 黑山巖畫形象生動、內容豐富,主要有人物、動物及其各種活動場面。畫面描繪的動物有十幾種,馬、牛、羊、鹿、狗、雞、魚、虎。狼、蛇、龜、雁、鷹、駱駝等,無論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還是在生活中常見的動物,都成為了當時人們筆下樂于表現并反復描述的對象。而畫面所反映出的人們的各種活動場面,更是豐富多彩,其中既有游牧民族趕著家蓄放牧的場面,又有農閑時節狩獵的活動;既有列隊射箭練武的操練演習場面,又有競相射雁的實戰操作;既有自然界生存競爭中虎逐牛羊的驚險情景,又有動物們為了爭奪統治權而進行的溫和的角力場面,如野牛相抵的力感。而人們平時騎著馬或駱駝四處走動,高興時則歡聚一堂翩然起舞,在狩獵季節,除了個人的捕獵行為,常常還聚集眾多的部落成員,進行大規模的圍捕獵物的活動,所有這些日常生活情景,都構成了巖畫畫面所表現的重要內容。 不僅內容豐富,黑山巖畫還善于表現大型的場面。如人們的狩獵活動,除了表現一人用弓箭射殺山羊或糜鹿的單獵活動外,更多的是表現群獵和圍獵的場面。 黑山巖畫風格粗擴、手法古拙、造型生動、境界高古,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9日周二 | 白天 | ![]() | 晴 | 高溫8℃ | 北風 | 1-2 | 837hPa | 36% |
夜間 | ![]() | 晴 | 低溫-3℃ | 北風 | 1-2 | 837hPa | 36% |
20日周三 | 白天 | ![]() |
晴 | 高溫10℃ | 北風 | 1-2 | 836hPa | 24% |
夜間 | ![]() |
晴 | 低溫-3℃ | 北風 | 1-2 | 836hPa | 24% |
21日周四 | 白天 | ![]() |
晴 | 高溫13℃ | 北風 | 1-2 | 834hPa | 20% |
夜間 | ![]() |
晴 | 低溫-1℃ | 北風 | 1-2 | 834hPa | 20% |
22日周五 | 白天 | ![]() |
晴 | 高溫14℃ | 北風 | 1-2 | 834hPa | 33%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北風 | 1-2 | 834hPa | 33% |
23日周六 | 白天 | ![]() |
晴 | 高溫14℃ | 北風 | 1-2 | 831hPa | 28%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北風 | 1-2 | 831hPa | 28% |
24日周日 | 白天 | ![]() |
晴 | 高溫15℃ | 北風 | 1-2 | 831hPa | 42%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北風 | 1-2 | 831hPa | 42% |
25日周一 | 白天 | ![]() |
晴 | 高溫15℃ | 北風 | 1-2 | 836hPa | 48%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北風 | 1-2 | 836hPa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