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意為“翠綠的山”,簡稱閭山,位于北鎮縣西北5公里處,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峰望海峰高達867米。自隋代開始, 此山便為“四大鎮山”的“北鎮”,從而聲名鵲起。元、明、清帝王登基時,都照例到山下北鎮廟遙祭此山,故其聲名日隆,一躍而為東北名山之首。 醫巫閭山景點有:北鎮廟、圣水橋、魚池、觀音閣、四角亭、曠觀亭、蓬萊仙境、蓮花石、望海寺、萬年松、名山、老爺閣、風井、桃花、白云關等。除北鎮廟在山下外.其余景點全在山上,而且集中在觀音閣一帶,彼此相距較近。北鎮縣有條路直通北鎮廟、圣水橋和道隱谷。自道隱谷起,此路雖始分為兩支,但左右環通,無論左行或右行,山上景點皆可遍游。一般說,以右行先至魚地、觀音閣佳。 醫巫古建筑大多始建于遼、金,重修于清,其中,以坐落在山腳下的山神廟即北鎮廟最享盛名。此廟西距北鎮縣僅2.5公里,建在山坡上,東西寬109米,南北長240米,占地甚廣。山門、神馬門、鐘鼓樓、大殿、御香殿、內香殿、更衣殿、寢殿(后殿)等建筑,皆依坡勢排列,上下相形,參差錯落,十分壯觀。大殿為主體建筑,內供醫巫閭山山神。元、明、清帝王登基時,即于此殿舉行儀式,以遙祭此山山神,托其庇佑國祚連綿。殿屋頂覆以綠琉璃瓦,殿梁枋飾以彩繪,殿內壁繪以星宿像,既富麗堂皇,又莊嚴肅穆。 醫巫閭山山形奇特,回環掩抱,竟有六重之多。山上,古木蒼蒼,鳥鳴啾啾,令人賞心悅目;碑碣、摩崖題刻隨處可見,又能令人一發思古之幽情。每當春日百花盛開時,游者如云,滿山遍野,都蕩漾在歡聲笑語中。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8日周五 | 白天 | ![]() | 晴 | 高溫7℃ | 北風 | 3-4 | 1022hPa | 39% |
夜間 | ![]() | 晴 | 低溫-6℃ | 西北風 | 3-4 | 1022hPa | 39% |
19日周六 | 白天 | ![]() |
晴 | 高溫9℃ | 南風 | 3-4 | 1014hPa | 37% |
夜間 | ![]() |
晴 | 低溫-1℃ | 北風 | 1-2 | 1014hPa | 37% |
20日周日 | 白天 | ![]() |
晴 | 高溫10℃ | 南風 | 1-2 | 1018hPa | 62%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南風 | 1-2 | 1018hPa | 62% |
21日周一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4℃ | 南風 | 3-4 | 1018hPa | 55% |
夜間 | ![]() |
晴 | 低溫1℃ | 南風 | 3-4 | 1018hPa | 55% |
22日周二 | 白天 | ![]() |
晴 | 高溫13℃ | 南風 | 3-4 | 1011hPa | 72% |
夜間 | ![]() |
晴 | 低溫2℃ | 南風 | 1-2 | 1011hPa | 72% |
23日周三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2℃ | 北風 | 3-4 | 1006hPa | 78% |
夜間 | ![]() |
晴 | 低溫2℃ | 北風 | 3-4 | 1006hPa | 78% |
24日周四 | 白天 | ![]() |
晴 | 高溫13℃ | 南風 | 3-4 | 1016hPa | 42% |
夜間 | ![]() |
晴 | 低溫2℃ | 南風 | 3-4 | 1016hPa |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