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副熱帶高壓環流系統影響,我國多地遭遇持續高溫熱浪天氣,處于長江中下游一帶的上海、東陽等城市受陽光強烈照射,氣溫上升迅速。8月5日,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徐家匯站最高氣溫達40.2℃。但不少網友發現,蘋果手機自帶的天氣軟件顯示,上海市當日最高氣溫達43℃,部分地區的瞬時氣溫甚至沖破50℃。
對此,上海市氣象局官方微博“上海市天氣”回復稱:“我們服務中提供的氣溫數據是由標準氣象觀測站依據統一技術標準測得的大氣本底溫度(大氣本底溫度:指空曠的草地或野外的本底氣象站測量的溫度,即不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大氣溫度);而一些手機軟件自帶的天氣APP,沒有使用實際的觀測數據,而是使用了其他數據以及其他手段進行估算的。簡單說就是我們有實際的觀測點數據,他們沒有!”
提及手機軟件自帶的天氣APP獲取氣象數據的方法,“上海市天氣”則表示:“多數情況是根據衛星數據反演的。以蘋果手機為例,蘋果自帶系統的天氣預報是美國TWC公司提供的,對于基于地理位置的實況氣溫這一部分,使用的不是真實觀測到的氣溫,而是通過數據模型等其他手段估算的實況氣溫?!?
記者了解到,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部門發布的氣溫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百葉箱須設在草坪上,距地面1.5米,需周圍開闊,通風良好,不受高大建筑、樹木等物體阻擋。也就是說,實況氣溫數據需要通過科學、嚴謹的觀測獲得,我國氣象局會在城市里設置很多溫度采集點,這些采集點實際采集到的溫度數據融入了城市環境、風力等客觀因素對氣溫的影響,會比單用氣象模型預測的數據更加精準。而目前國外的一些天氣服務供應商提供的國內天氣數據,更多是使用全球的、公開的數據進行加工預測,而非實際觀測所得,實效性也相對較低。
為此,記者還聯系到了國內氣象軟件墨跡天氣的CEO金犁,金犁向記者解釋道:“城市溫度也會因地點不同而產生較大的差異。近期受副熱帶高壓影響,上海持續出現高溫天氣。從目前官方提供的實況數據來看,上海近期的實況溫度應該是在高溫線以上(高溫標準是>=35℃),接近40℃,但并沒有達到50℃。”
金犁表示,墨跡天氣給用戶展示的溫度同官方測得的溫度數據是基本一致的,是真實的客觀的數據。墨跡天氣等國內氣象APP除了與國家氣象局合作,融入了大量本地的真實數據,同時也加入了一些快速融合的技術作為支撐,所以相比之下,國內的氣象產品在預報方面會更加精準一些。
未來幾天多地仍將延續高溫烘烤模式,在此提醒大家及時關注最新天氣預報預警信息,盡量避免高溫時段外出,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及時補水。
上一篇:江蘇氣象攜手阿里云天池共同打造首屆江蘇氣象AI算法挑戰賽
下一篇:沒有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