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集地處舒城、廬江、肥西三縣交界,為水陸要沖,有豐樂河、杭埠河、中河三條河流縈固其間,港灣交惜,地形險要,自古為軍事要地。南通舒城,西接廬江,東達無為、巢縣(今巢湖市),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春秋時吳楚兩國曾在此激戰。太平天國時期震驚清廷的三河之戰就發生于此。太平軍曾在此筑城一座,城長方形,東西約1000米,南北約300米,城墻高約7米。城外還筑炮壘9座。城墻底寬約1.5米,頂寬約0.5米,底部條石砌成,中部小灰磚壘砌,上部青磚砌表,內填石、土。因戰爭和人為毀壞,現城墻尚遺留150米左右。在文物普查時,同時發現太平天國時三河守將吳定規、藍成春的指揮部,舊地整體面貌依舊。并在城壘內出土太平軍使用的鐵炮、還發現火炮用的鉛彈1000多公斤。 當時清軍悍將李續賓圖功心切,連陷潛山、桐城、舒城后,于是年(清咸豐八年,1858)九月二十八日,率軍六千,進犯三河。太平軍前軍主將陳玉成,急往救援,于十月初二抵三河,后軍主將李秀成旋亦趕至,兩部太平軍,號稱10萬,阻斷湘軍退路。李續賓不納部下退兵之計,于初十冒險出擊,陳玉成包抄其后路,湘軍突圍未成。此時,李秀成率部前來助戰,激戰至十一日,全殲煙筒崗之敵,另攻破敵營7座。湘軍悍將李續賓投水自盡,所部主力6000余人全部被殲,史稱三河大捷。 這一戰役由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陳玉成指揮,聯合捻軍領袖張樂行共同作戰,采用集中優勢兵力,迂回包抄戰術殲滅了敵軍。戰后,陳玉成乘勝收復舒城、桐城,安徽局勢轉危為安。次年李秀成晉封忠王陳玉成晉封英王。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8日周一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8℃ | 北風 | 3-4 | 1028hPa | 58% |
夜間 | ![]() | 陰 | 低溫4℃ | 東風 | 1-2 | 1028hPa | 58% |
19日周二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5℃ | 東南風 | 3-4 | 1025hPa | 60%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1℃ | 東南風 | 1-2 | 1025hPa | 60% |
20日周三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6℃ | 東南風 | 1-2 | 1022hPa | 60% |
夜間 | ![]() |
晴 | 低溫3℃ | 東南風 | 1-2 | 1022hPa | 60% |
21日周四 | 白天 | ![]() |
晴 | 高溫20℃ | 東南風 | 1-2 | 1022hPa | 65% |
夜間 | ![]() |
晴 | 低溫5℃ | 東南風 | 1-2 | 1022hPa | 65% |
22日周五 | 白天 | ![]() |
晴 | 高溫22℃ | 東南風 | 1-2 | 1020hPa | 52% |
夜間 | ![]() |
晴 | 低溫6℃ | 南風 | 1-2 | 1020hPa | 52% |
23日周六 | 白天 | ![]() |
晴 | 高溫25℃ | 南風 | 3-4 | 1017hPa | 53%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9℃ | 西南風 | 1-2 | 1017hPa | 53% |
24日周日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2℃ | 北風 | 1-2 | 1015hPa | 57%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6℃ | 北風 | 1-2 | 1015hPa |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