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華宮屬唐代帝王四大避暑行宮之首。在四大避暑勝地中,玉華宮是修建最晚、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帝王行宮,名列四大避暑勝地之首。玉華宮前身為仁智宮,始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五月,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將“仁智宮”擴建,改稱“玉華宮”,并寫了玉華宮手詔,擴建后的玉華宮占地九頃,建有五門十殿,氣勢恢宏。據考察,唐代玉華宮具有中軸線和左右對稱的平面布局,與周圍自然環境結合十分完美。整體建筑以“玉華殿”?p“排云殿”為中軸線,根據河谷走向,因地制宜,同東側“暉和殿” ,西側“別殿”構成東西對稱的布局。同時宮殿建筑與周圍懸崖峭壁、蜿蜒流水、蔥郁林木等幽雅景物緊密結合,壯觀雄偉的青瓦白墻宮殿與千峰翠色互相輝映。北部“肅成殿” ,建筑物與峭壁結合,成為廣殿式后歇山式窟檐建筑,更具有我國傳統特點。同時疏通山泉,排除積水,造成殿宇旁飛流直下的“飛雨”與“水簾” 。這些巧妙的建筑藝術,恰如《冊府元龜》所載:“匠人以為層巖峻谷,無遐攬長,于是疏泉抗殿,包山通苑” 。玉華宮也是唐太宗晚年處理朝政的中心之一。唐朝賢相房玄齡病逝于此,葬于昭陵。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玉華廢宮為寺。玉華宮從興到衰大約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時間。直至安史之亂,玉華宮淪為廢墟。玉華宮建筑雖于安史之亂中毀于戰火,但《資治通鑒》等數十部重要史書均有記載,歷代名人留有頌詞,已發現23首,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寫有《玉華宮銘》,詞中有“順訪峒山,銹芳金石。道光軒駕,聲流姬跡”的贊詞,把玉華山比作神仙住的崆峒山。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8日周五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2℃ | 北風 | 1-2 | 936hPa | 33% |
夜間 | ![]() | 陰 | 低溫0℃ | 北風 | 1-2 | 936hPa | 33% |
19日周六 | 白天 | ![]() |
陰 | 高溫12℃ | 北風 | 1-2 | 934hPa | 56%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0℃ | 北風 | 1-2 | 934hPa | 56% |
20日周日 | 白天 | ![]() |
晴 | 高溫16℃ | 北風 | 1-2 | 932hPa | 27%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北風 | 1-2 | 932hPa | 27% |
21日周一 | 白天 | ![]() |
晴 | 高溫16℃ | 北風 | 1-2 | 932hPa | 35% |
夜間 | ![]() |
晴 | 低溫1℃ | 北風 | 1-2 | 932hPa | 35% |
22日周二 | 白天 | ![]() |
晴 | 高溫16℃ | 北風 | 1-2 | 927hPa | 26%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北風 | 1-2 | 927hPa | 26% |
23日周三 | 白天 | ![]() |
陰 | 高溫17℃ | 北風 | 1-2 | 924hPa | 39% |
夜間 | ![]() |
陰 | 低溫2℃ | 北風 | 1-2 | 924hPa | 39% |
24日周四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7℃ | 北風 | 1-2 | 930hPa | 30%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0℃ | 北風 | 1-2 | 930hPa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