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里處的鐘山峽谷中,為絲綢之路上的一處石窟寺院。這里群峰疊嶂,奇偉挺拔,曲徑幽林,鳥語花香,洞中水泉奔涌,山間溪流潺潺,實屬仙境圣地。水簾洞石窟群建于十六國時的后秦,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歷代屢有修建。包括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圣池和三清洞五處石窟。瀕于渭水,群峰高聳,沿曲徑入幽林,峰回路轉。水簾洞在石壁上,為拱形自然洞窟。長約50米,高30米,深20米,洞內水銹青苔,紅綠斑駁,亂石穿孔。雨季山頂飛流直下如水簾,因有此名。石窟始建于十六國時期的后秦,原有菩薩殿、老君閣、四圣宮等殿閣。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元,歷代屢有修建。雖經重修卻已失其原貌。殿外石壁現存北魏壁畫約30平方米,繪千佛。北1公里,有千佛洞,原有7窟,現殘存壁畫繪千佛、說法圖、飛天、供養人及牛車,具北周風格,畫面著色瑰麗,殘存造像,圓潤豐滿,神態各異。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題記、雕塑作品、壁畫及木構遮檐最為珍貴。 水簾洞石窟群坐落在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里處的鐘山峽谷中。建于十六國時的后秦,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歷代屢有修建,主要有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圣池和三清洞五處石窟。這里群峰疊嶂,奇偉挺拔,曲徑幽林,鳥語花香,洞中水泉奔涌,山間溪流潺潺,實屬仙境圣地。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20日周三 | 白天 | ![]() | 陰 | 高溫12℃ | 北風 | 1-2 | 857hPa | 44% |
夜間 | ![]() | 陰 | 低溫-1℃ | 北風 | 1-2 | 857hPa | 44% |
21日周四 | 白天 | ![]() |
小雨 | 高溫13℃ | 北風 | 1-2 | 860hPa | 60% |
夜間 | ![]() |
晴 | 低溫-2℃ | 北風 | 1-2 | 860hPa | 60% |
22日周五 | 白天 | ![]() |
晴 | 高溫15℃ | 北風 | 1-2 | 857hPa | 41%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北風 | 1-2 | 857hPa | 41% |
23日周六 | 白天 | ![]() |
晴 | 高溫18℃ | 北風 | 1-2 | 856hPa | 62% |
夜間 | ![]() |
晴 | 低溫1℃ | 北風 | 1-2 | 856hPa | 62% |
24日周日 | 白天 | ![]() |
晴 | 高溫19℃ | 北風 | 1-2 | 852hPa | 67% |
夜間 | ![]() |
晴 | 低溫2℃ | 北風 | 1-2 | 852hPa | 67% |
25日周一 | 白天 | ![]() |
晴 | 高溫16℃ | 北風 | 1-2 | 851hPa | 67%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2℃ | 北風 | 1-2 | 851hPa | 67% |
26日周二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6℃ | 北風 | 1-2 | 855hPa | 48% |
夜間 | ![]() |
晴 | 低溫5℃ | 北風 | 1-2 | 855hPa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