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祈豐鎮,是一處規模較大的佛教石窟群。始建于北涼時期(401年-433年)。 洞窟依山勢開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分布于南北1.5公里、東西2.5公里的范圍內?,F存窟龕100多個,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禪窟1座,窟前寺院遺址28處?,F存較重要的洞窟有前山千佛洞、萬佛洞、后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均為穹隆頂、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中心柱上下分三層,下層為方形臺基,上面兩層每面鑿圓拱龕,龕內塑一佛像,龕外塑二脅侍菩薩,造像軀體健壯古樸。洞窟四壁及頂部彩繪壁畫,題材有千佛、說法圖、七佛、伎樂天、供養人等??唔斃L伎樂飛天,窟壁上層大面積繪千佛,中部繪一佛二菩薩說法圖,下部繪供養人像。壁畫采用西域暈染畫法,強調色彩的明暗對比和人物形象的立體效果。萬佛洞有西夏時繪制的大型《彌勒經變》畫及“鎮窟四天王”像。 文殊山石窟是中國早期佛教遺存,位于涼州模式石窟的范圍內,是研究十六國時期佛教藝術的珍貴資料,對研究河西地區與西域的佛教建筑、藝術關系有重要價值。其壁畫具有河西地區早期洞窟壁畫的布局特點,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則是敦煌藝術的延續和發展。現存的西夏時期的壁畫是研究西夏佛教及其繪畫藝術的重要資料。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7日周四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9℃ | 東風 | 3-4 | 849hPa | 34%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7℃ | 北風 | 1-2 | 849hPa | 34% |
18日周五 | 白天 | ![]() |
晴 | 高溫10℃ | 西北風 | 3-4 | 850hPa | 35% |
夜間 | ![]() |
晴 | 低溫-8℃ | 北風 | 1-2 | 850hPa | 35% |
19日周六 | 白天 | ![]() |
晴 | 高溫14℃ | 東風 | 3-4 | 847hPa | 23% |
夜間 | ![]() |
晴 | 低溫-8℃ | 北風 | 1-2 | 847hPa | 23% |
20日周日 | 白天 | ![]() |
晴 | 高溫13℃ | 北風 | 1-2 | 846hPa | 29% |
夜間 | ![]() |
晴 | 低溫-6℃ | 北風 | 1-2 | 846hPa | 29% |
21日周一 | 白天 | ![]() |
晴 | 高溫13℃ | 北風 | 1-2 | 843hPa | 26% |
夜間 | ![]() |
晴 | 低溫-7℃ | 北風 | 1-2 | 843hPa | 26% |
22日周二 | 白天 | ![]() |
晴 | 高溫12℃ | 北風 | 1-2 | 845hPa | 40% |
夜間 | ![]() |
晴 | 低溫-4℃ | 北風 | 1-2 | 845hPa | 40% |
23日周三 | 白天 | ![]() |
晴 | 高溫17℃ | 北風 | 1-2 | 848hPa | 40% |
夜間 | ![]() |
晴 | 低溫-7℃ | 北風 | 1-2 | 848hPa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