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寺位于平遙縣城東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為鎮國寺。整座寺院坐北朝南,由兩進院落組成,占地面積10892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早在1965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 年 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二月正式對外開放,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日,平遙古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那么在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的界定清單中,包括了"一城,二寺",其中的一寺是以彩塑聞名的雙林寺,另一寺便是以建筑而征服世人的鎮國寺,是平遙三處國保單位之一。 這座寺院最早創建于五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從寺內碑文可知,元明利用隙地,前筑山門天王殿,和左右鐘鼓二樓,后建三佛樓和東西廂房,觀音、地藏二殿,清雍正、乾隆年間重修東西兩廊。為了有利于僧人修行,所以把寺廟修建到了山上或一些偏僻的地方。一般的佛教寺院建筑它的第一個特點就是設有山門,而一般山門都有三個門,中間一個大門,常蓋成殿堂形式,兩旁各配有一個小門,因此又稱之為"三門",是為了象征三解脫門之意,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佛教中認為入三解脫門,即可得到解脫,寺院的山門是佛界和俗界的交界處,三門并立,顯示出佛門的神圣,這里兩邊小門上所題的詞也顯示出了這一點,分別為"崇虛""垂幽",佛教中指真理的本體無所不在,但無形象可見,虛無即是有而若無,實而若虛之意,"幽"則幽靜、幽閉,一方面意為幽幽的環境,但更為幽靜的學佛的誠心。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21日周四 | 白天 | ![]() | 晴 | 高溫10℃ | 西北風 | 3-4 | 923hPa | 26% |
夜間 | ![]() | 晴 | 低溫-3℃ | 東北風 | 1-2 | 923hPa | 26% |
22日周五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1℃ | 西南風 | 3-4 | 920hPa | 32% |
夜間 | ![]() |
晴 | 低溫-5℃ | 西風 | 1-2 | 920hPa | 32% |
23日周六 | 白天 | ![]() |
晴 | 高溫13℃ | 西北風 | 3-4 | 919hPa | 31% |
夜間 | ![]() |
晴 | 低溫-1℃ | 東風 | 1-2 | 919hPa | 31% |
24日周日 | 白天 | ![]() |
晴 | 高溫14℃ | 西風 | 1-2 | 920hPa | 21% |
夜間 | ![]() |
晴 | 低溫-2℃ | 東南風 | 1-2 | 920hPa | 21% |
25日周一 | 白天 | ![]() |
晴 | 高溫16℃ | 西南風 | 1-2 | 915hPa | 20%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西風 | 1-2 | 915hPa | 20% |
26日周二 | 白天 | ![]() |
晴 | 高溫17℃ | 西風 | 1-2 | 912hPa | 24%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西北風 | 1-2 | 912hPa | 24% |
27日周三 | 白天 | ![]() |
晴 | 高溫18℃ | 西南風 | 1-2 | 917hPa | 21%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西南風 | 1-2 | 917hPa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