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歷史博物館位于廣饒縣城中心地帶,占地7799平方米,是東營地區唯一的一處地區性博物館。 東營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廣饒縣博物館。早在1956年,廣饒就組織開展了由縣文化科負責、有省文物主管部門專業人員參加的第一次文物普查和文物保護工作,并結合普查舉辦了文物展覽。20世紀60年代,文物工作由縣文化包兼管。1974年10月,由縣政治部發文,有關單位參加,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員會。1977年初,建立了縣文物管理組和文物管理收購站,并配備專職干部。1980年,惠民地區組織專業人員,對廣饒縣進行了第二次文物普查,且成果顯著。到1983年12月,經省文化廳批準,廣饒縣文物管理組更名為廣饒縣博物館,廣饒縣博物館正式成立。 作為兵圣孫子的故鄉——廣饒,為推動孫子學術研究的深入開展,根據專家學者的建議,報經國家民政部批準,于1992年2月成立了國家級社會團體——“中國孫子與齊文化研究會”。 館內珍藏著東營市最珍貴的文物,既有2萬年前的麋鹿角化石,有距今5000年左右的陶器、石器、骨器、玉器、青銅器等;也有王羲之行書《半截碑》拓本、《趙子昂真跡》自裱本和數件名人字畫;還有中國最早的《共產黨宣言》漢譯本等。館內共珍藏著各類文物6000余件、其中不乏非常珍貴的國家一級藏品。迄今為止,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已達123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3處,市級3處。1995年,東營市歷史博物館被列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東營市歷史博物館,已經成為東營和廣饒對外的一個重要文明窗口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8日周五 | 白天 | ![]() | 晴 | 高溫12℃ | 西北風 | 3-4 | 1033hPa | 30% |
夜間 | ![]() | 晴 | 低溫-3℃ | 西風 | 3-4 | 1033hPa | 30% |
19日周六 | 白天 | ![]() |
晴 | 高溫14℃ | 西南風 | 3-4 | 1025hPa | 47%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西南風 | 3-4 | 1025hPa | 47% |
20日周日 | 白天 | ![]() |
晴 | 高溫19℃ | 西南風 | 3-4 | 1024hPa | 45% |
夜間 | ![]() |
晴 | 低溫2℃ | 西南風 | 1-2 | 1024hPa | 45% |
21日周一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0℃ | 西南風 | 1-2 | 1026hPa | 58%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3℃ | 東南風 | 3-4 | 1026hPa | 58% |
22日周二 | 白天 | ![]() |
晴 | 高溫22℃ | 西風 | 3-4 | 1022hPa | 30% |
夜間 | ![]() |
晴 | 低溫7℃ | 南風 | 3-4 | 1022hPa | 30% |
23日周三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5℃ | 西南風 | 3-4 | 1017hPa | 38% |
夜間 | ![]() |
晴 | 低溫7℃ | 西南風 | 1-2 | 1017hPa | 38% |
24日周四 | 白天 | ![]() |
晴 | 高溫21℃ | 東北風 | 1-2 | 1021hPa | 27% |
夜間 | ![]() |
晴 | 低溫5℃ | 西南風 | 3-4 | 1021hPa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