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廣饒縣城南1.5公里處,傅家村就坐落于遺址的中部。從遺址向東約200米是東辛公路,濰高公路從遺址中部東西穿過。遺址中部高,四周低,俗稱“傅家頂蓋子”或稱“摩天嶺”,是目前魯北地區發現的最有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遺址。該遺址平面為橢圓形,東西長750米,南北寬500米,總面積37萬平方米,中心部分18萬平方米。遺址文化堆積層厚約1-3米,內涵豐富。自1985年至1996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縣博物館的配合下,曾先后2次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共揭露面積707平方米,發現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墓葬508座,灰坑214個,水井4眼,出土石器、骨器、角器、陶器、玉器等各類文物400余件。 該遺址發現4眼大汶口文化時期的水井,底部發現有汲水用具紅陶壺及部分石、骨器等。水井是大汶口文化時期先民們的一項重大發明,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 墓葬分布集中,疊壓關系復雜,墓穴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葬式一般為仰身直肢單人葬,二次葬和遷葬較多見,其中雙人疊葬為同類文化諸遺址中所僅見。多數墓葬無葬具,少數有棺槨。人骨頭向多朝東北,少數向西南。墓內多數沒有隨葬品,即使有葬品,數量也不多,少的一二件,一般不超過4件,最多的8件,有的僅見1個箭頭。隨葬品絕大多數為陶器,主要器型有鼓腹或折腹罐形鼎、缽形豆、罐、缽、壺、碗、單把罐等。制作比較粗糙,多為手制,由于燒制火候高,質地亦非常堅硬。器物組合以鼎、豆、罐或鼎、豆、罐、杯為主,其陳放位置一般在頭部左右兩側或腳下,陶豆多數扣在陶鼎上面。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8日周五 | 白天 | ![]() | 晴 | 高溫12℃ | 西北風 | 3-4 | 1033hPa | 30% |
夜間 | ![]() | 晴 | 低溫-3℃ | 西風 | 3-4 | 1033hPa | 30% |
19日周六 | 白天 | ![]() |
晴 | 高溫14℃ | 西南風 | 3-4 | 1025hPa | 47% |
夜間 | ![]() |
晴 | 低溫0℃ | 西南風 | 3-4 | 1025hPa | 47% |
20日周日 | 白天 | ![]() |
晴 | 高溫19℃ | 西南風 | 3-4 | 1024hPa | 45% |
夜間 | ![]() |
晴 | 低溫2℃ | 西南風 | 1-2 | 1024hPa | 45% |
21日周一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0℃ | 西南風 | 1-2 | 1026hPa | 58%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3℃ | 東南風 | 3-4 | 1026hPa | 58% |
22日周二 | 白天 | ![]() |
晴 | 高溫22℃ | 西風 | 3-4 | 1022hPa | 30% |
夜間 | ![]() |
晴 | 低溫7℃ | 南風 | 3-4 | 1022hPa | 30% |
23日周三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5℃ | 西南風 | 3-4 | 1017hPa | 38% |
夜間 | ![]() |
晴 | 低溫7℃ | 西南風 | 1-2 | 1017hPa | 38% |
24日周四 | 白天 | ![]() |
晴 | 高溫21℃ | 東北風 | 1-2 | 1021hPa | 27% |
夜間 | ![]() |
晴 | 低溫5℃ | 西南風 | 3-4 | 1021hPa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