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于東晉義熙(455~418)年間覺禪建。北宋崇寧二年(1103)徽宗賜名崇寧萬壽寺,政和元年(1111)重賜名天寧萬壽寺,并賜寺田5000畝。南宋紹興八年(1138)高宗為徽宗設道場,敕改名報恩光孝禪寺,紹興三十一年毀于戰火。 慶元二年(1196)德范任住持,先建百尺鐘樓,再建重檐八楹、高一百一十尺的最吉祥殿,置化、菩薩羅漢塑像31尊,佛像后陡壁上嵌彩塑海島,工藝精湛。又建高閣六楹,用寧宗在潛邸時書賜的“碧云”2字作題額,同時建成方丈室、寮房、廚庫、水陸堂及左右廡廂。慶元六年四月,陸游撰寫《報恩光孝禪寺最吉祥殿碑記》,勒石為志。明崇禎四年(1631),方志應聘來寺,重修殿宇,此后光孝寺正殿最吉祥殿成為祝禧道場,地方官朝賀、慶典均在此行禮。 清乾隆九年(1744),性慧自寶華山分燈來寺任住持,光孝寺改屬律寺,稱光孝律寺,性慧為光孝律寺工世祖。后經圓能、明慈、定運3代相繼努力,至乾隆四十年前后修成香雨樓、左右長廊、觀音殿、地藏殿、韋馱殿、天王殿、山門、方丈前后樓、齋堂、祖堂、祝禧廳事(專供地方官祝禧用)等。祝禧廳事后又建千華戒壇,高十級、周長七丈八尺,白礬三石砌成。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8日周五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6℃ | 北風 | 1-2 | 1033hPa | 59%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2℃ | 北風 | 1-2 | 1033hPa | 59% |
19日周六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2℃ | 北風 | 1-2 | 1030hPa | 60%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0℃ | 南風 | 1-2 | 1030hPa | 60% |
20日周日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3℃ | 南風 | 1-2 | 1026hPa | 74%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0℃ | 東南風 | 1-2 | 1026hPa | 74% |
21日周一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6℃ | 東南風 | 1-2 | 1027hPa | 83%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3℃ | 東南風 | 1-2 | 1027hPa | 83% |
22日周二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7℃ | 東南風 | 1-2 | 1025hPa | 61%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4℃ | 東南風 | 1-2 | 1025hPa | 61% |
23日周三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9℃ | 南風 | 1-2 | 1022hPa | 69%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8℃ | 南風 | 1-2 | 1022hPa | 69% |
24日周四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2℃ | 南風 | 1-2 | 1019hPa | 68%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4℃ | 南風 | 1-2 | 1019hPa |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