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周公廟是紀念西周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古代洛陽的締造者、中國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周公姬旦的祠廟,亦稱元圣廟。周公曾協助武王伐紂滅商,輔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管叔、蔡叔、霍叔“三監”與紂王之子武庚叛亂,營建洛邑并制禮作樂,使中國成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由于周公開創了千秋偉業,被后世奉為天下第一圣人--“元圣”。全國各地多設祠紀念,洛陽周公廟即為其中的一座。 洛陽周公廟始建于隋末唐初(618年),為隋將王世充草創。唐太宗貞觀和唐玄宗 開元年間予于重修,明嘉靖四年(1525年)在舊址重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重修。洛陽周公廟坐北面南,現存一組古建筑。依中軸線自前到后依次為定鼎堂、禮樂堂(會忠祠)、三殿及東、西廊房,凡664平方米,是洛陽市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明、清建筑群之一,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殿四角飛檐起翹,拓展伸張, 比例勻稱,節奏和諧,既莊嚴穩重又雋秀靈巧,按我國著名古建專家鄭孝燮先生所言,這是一座保留有遼金建筑風格的藝術杰作,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殿內現供奉周公、召公、畢公及周公長子伯禽、次子君陳五尊圣像。定鼎堂后為會忠祠, 清代單檐硬山式建筑, 面闊五間,進深兩間?,F陳列一組人物群像,再現了當年周公制禮作樂的場面,置身此殿仿佛能聆聽到典雅而悠揚的韶樂,故改名禮樂堂。后殿為清代單檐硬山式帶前廊建筑,現陳列洛陽五大都城遺址出土文物,并展示隋唐東都城宮城、皇城沙盤模型。東、西廊房為清代硬山式建筑,擬辟為《周公史跡陳列》展室。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7日周四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6℃ | 西風 | 1-2 | 1001hPa | 38% |
夜間 | ![]() | 晴 | 低溫4℃ | 西南風 | 1-2 | 1001hPa | 38% |
18日周五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6℃ | 西南風 | 1-2 | 997hPa | 37% |
夜間 | ![]() |
陰 | 低溫5℃ | 西南風 | 1-2 | 997hPa | 37% |
19日周六 | 白天 | ![]() |
晴 | 高溫20℃ | 西風 | 3-4 | 996hPa | 28% |
夜間 | ![]() |
晴 | 低溫2℃ | 西風 | 1-2 | 996hPa | 28% |
20日周日 | 白天 | ![]() |
晴 | 高溫20℃ | 東風 | 1-2 | 995hPa | 24% |
夜間 | ![]() |
晴 | 低溫3℃ | 西南風 | 1-2 | 995hPa | 24% |
21日周一 | 白天 | ![]() |
晴 | 高溫22℃ | 東南風 | 1-2 | 992hPa | 36% |
夜間 | ![]() |
晴 | 低溫6℃ | 西南風 | 1-2 | 992hPa | 36% |
22日周二 | 白天 | ![]() |
晴 | 高溫25℃ | 西風 | 3-4 | 987hPa | 46%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4℃ | 西南風 | 1-2 | 987hPa | 46% |
23日周三 | 白天 | ![]() |
晴 | 高溫22℃ | 西南風 | 1-2 | 990hPa | 37% |
夜間 | ![]() |
晴 | 低溫6℃ | 西南風 | 1-2 | 990hPa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