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宮,位于肇慶市星湖中心區石室巖南麓,北靠崧臺,面臨紅蓮湖,曾因立有高6米、重7噸的銅鑄佛像摩利支天而聞名省港澳和東南亞各國。 水月宮原為觀音堂,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但“頻年為風雨所折”,后得官民“樂于趨事”,遂于明萬歷二年(1574年)冬“辟廣升高,壯址展基”。 據傳,觀音能顯現32種不同的應化色相,其中以“水月”色相最為高潔,因名“水月宮”。宮殿建成后再為風雨所折。明崇禎九年(1636年),兩廣總督熊文燦傾貲十余萬重建。1943年,水月宮遭日寇空襲炸毀。1957年,水月宮按原樣再行重建。 水月宮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仿古殿式結構,由大殿、東廂、西廂、后殿4部分組成:大殿,飛檐斗拱、彩釉生輝、華麗堂皇;東西兩廂,精美質樸、寬敞明亮,建有回廊相連;后殿,一座兩層高的樓閣,依巖建在高臺上,尤顯其巍峨雄壯。 水月宮大殿昔有摩利支天菩薩(身高6米)偕二天女(身高5米),金身巍然,赤足鼎立;摩利支天雙目稍向下凝望,微笑、溫厚、慈祥,楣榜“苦海慈航”。佛像鑄于明崇禎九年(1636年),為表彰鄭芝龍得摩利支天庇佑戰勝劉香所鑄??上гT件已全部毀于“文化大革命”的烈焰之中。現在看到的摩利支天偕二天女是1986年鑄造的復制品。 水月宮有紅墻相圍。墻內大殿前,設有庭院式花園,四時繁花似錦,爭艷斗麗;墻外大門前,種有百年古榕6棵,盤根錯節,枝葉繁茂。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21日周四 | 白天 | ![]() | 晴 | 高溫25℃ | 北風 | 1-2 | 1012hPa | 53% |
夜間 | ![]() | 晴 | 低溫14℃ | 北風 | 1-2 | 1012hPa | 53% |
22日周五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4℃ | 北風 | 1-2 | 1013hPa | 80%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14℃ | 北風 | 1-2 | 1013hPa | 80% |
23日周六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4℃ | 北風 | 1-2 | 1012hPa | 66%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14℃ | 北風 | 1-2 | 1012hPa | 66% |
24日周日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4℃ | 北風 | 1-2 | 1012hPa | 69%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14℃ | 北風 | 1-2 | 1012hPa | 69% |
25日周一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4℃ | 北風 | 1-2 | 1009hPa | 64%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14℃ | 北風 | 1-2 | 1009hPa | 64% |
26日周二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4℃ | 北風 | 1-2 | 1008hPa | 59%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13℃ | 北風 | 1-2 | 1008hPa | 59% |
27日周三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5℃ | 北風 | 1-2 | 1008hPa | 77%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14℃ | 北風 | 1-2 | 1008hPa |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