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2025年7月17日 周四 |
![]() |
多云 3~-9℃ 西風1-2 18m/s 降雨量:0.0mm |
日出日落 今天:06:01 | 17:13 明天:05:59 | 17:14 |
體感溫度:-6℃ 濕度:35% 氣壓:960hPa 能見度:8km |
和龍市位于吉林省東部山區,東北與延吉市接壤,西北與安圖縣交界,南部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圖們江相望,邊境線長164.5公里。南北長100公里,東西寬70公里,面積5069平方公里。人口23萬,其中多數是朝鮮族,占總人數的60%。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4.8℃。境內分布著大小河流17條,總長度達662公里。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1.5%,木材蓄積量達5023萬立方米。礦產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生態環境保存完好,1996年被國家列為“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地區”。和龍還是國內三大天然藥材庫之一。
和龍之名,取于土名和龍峪。和龍峪系滿語“山谷”之意。因此地位于群山環繞,山岳合攏的山間谷地、故和龍峪。和龍遠在上古三代為肅慎地;漢晉時期屬挹婁地;北魏屬勿吉地;隋代為靺鞨地;唐入渤海;明代屬賡金河轄境,清初此地劃為封禁地區,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琿春協領設置后,今和龍縣所轄地域隸屬于琿春協領管轄。光緒十年(1884年)五月為辦理吉林朝鮮通商事宜,于和龍峪地方設通商局。和龍峪一名始見于此。當時開和龍峪、、西步江為中朝互市地。光緒十一年(1885年)設置越墾局,光緒二十年(1894年),改設撫墾局,主要管理圖們江北越墾地,初由琿春協領兼轄,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延吉廳設置后,由延吉廳管轄,同年于和龍峪設分防經歷一員,主管民政事務。宣統二年(1910年),和龍分防經歷升置為縣,始稱和龍縣,縣治所在和龍峪(現為龍井智新鄉駐地)。民國三年(1914年)六月,國民政府重更道制,將吉林省劃分為四道,和龍縣劃屬吉林延吉道管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轄,本縣直隸吉林省為三等縣。偽滿洲國成立之初仍承舊制,康德元年(1934年)偽滿洲國改行帝制,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成立間島省公署,和龍縣由吉林省劃歸間島省管轄,康德七年(1940年)七月縣公署由大拉子移駐王道溝。一九四五年東北光復,同年九月成立和龍縣臨時政府,一九四六年一日成立和龍縣政府,一九四九年九月成立和龍縣人民政府,一九五三年九月三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后,和龍縣直接歸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管轄。1993年7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設市(縣級)。
測量時間 | 項目 | 測量值 | 水質類別 | Ⅲ類標準 |
pH | 6-9 | |||
溶解氧 | ≥5 | |||
氨氮 | ≤1.0 | |||
高錳酸鹽指數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