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三香路蓮香橋西北,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天主教傳入蘇州約在明代末年,至清康熙年間教徒已達500余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發生蘇州教案,由此城區教徒大為減少,僅存私宅圣堂數處。相傳楊家橋天主堂原為教友殷某私宅圣堂,毀于太平軍戰火,后由漁民集資重建,成為漁民云集之所,俗稱“網船公所”。第二年建造大堂一座,取名“七苦圣母堂”。教徒多為漁民,世代相傳。 1958年天主教被用作“蘇州市社會主義學校”,但復活節、圣誕節等節日仍有宗教活動。1966年后被移作小學、工廠等單位使用。1981年政府撥款整修,并恢復宗教活動,仍由天主教愛國會管理。 天主教包括禮拜堂、神父樓、修女樓和其他附屬建筑,占地約一萬平方米,樹木蔥蘢,環境幽靜。禮拜堂、神父樓為原構。主體建筑禮拜堂高約18米,占地1012平方米,十字架形平面,正門東向。橫寬三間,縱深七間,第四間至第六間橫寬為五間。建筑風格具有中西合壁特色,清水磚墻,小青瓦頂,屋面陡峭,亮花筒十字脊。東墻作五山屏風式,上方辟五彩玻璃圓花窗,下方列拱門三座,一大二小。中門額題“萬有真源”,并塑有神像,北門題“尚德”,南門額“崇真”。其中各塑神像。堂內列磚砌圓柱,盡端為圣壇,有供圣母的神龕。圓柱上部架木構人字梁,支承檁椽屋瓦。南北檐墻每間辟彩色玻璃拱窗。神父樓面闊七間,兩層,磚木結構,在禮拜堂南一字排開,朝北一面下層有廊,檐下列圓形磚柱。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8日周五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7℃ | 東北風 | 3-4 | 1032hPa | 61%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3℃ | 東北風 | 3-4 | 1032hPa | 61% |
19日周六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2℃ | 東北風 | 3-4 | 1030hPa | 66%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1℃ | 東南風 | 3-4 | 1030hPa | 66% |
20日周日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2℃ | 東南風 | 3-4 | 1026hPa | 84%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2℃ | 東南風 | 3-4 | 1026hPa | 84% |
21日周一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6℃ | 東南風 | 3-4 | 1027hPa | 79%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5℃ | 東南風 | 3-4 | 1027hPa | 79% |
22日周二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7℃ | 東南風 | 3-4 | 1025hPa | 64%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6℃ | 東南風 | 3-4 | 1025hPa | 64% |
23日周三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9℃ | 東南風 | 3-4 | 1022hPa | 75%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7℃ | 東南風 | 3-4 | 1022hPa | 75% |
24日周四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2℃ | 南風 | 3-4 | 1019hPa | 70%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6℃ | 南風 | 3-4 | 1019hPa |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