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人民路652號報恩寺塔東北隅碑亭內,1957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張士誠(1321~1367),元末泰州白駒場(今屬大豐縣)人,至正十三年(1353年)率領鹽丁起義反元。后渡江南下,定都平江(今蘇州),改平江府為隆平府,自稱吳王。至正二十六年為朱元璋所滅。據《吳門表隱》,此碑為元末江南富豪沈萬三所置。近代金松岑等學者對圖中冠服器物作索隱考證,斷為元代雕刻,并認為刻的是至正十九年張士誠迎接元使伯顏的場景。 張士誠紀功碑,亦名陵平造像碑、張吳王紀功畫像石刻,又稱報恩寺石堪造像,俗呼石家堂。原在報恩寺山門左,19l9年移人寺內,1924年建碑亭,1985年改建為石柱木梁攢尖頂方亭,1987年在碑四周加設木柵。碑高3.06米,寬1.46米,厚0.4米,青石質。自上而下畫面可分四段。第一段,祥云繚繞中并肩立12人,身后張華蓋七具。第二段,中為重檐歇山頂正殿,殿前有月臺,陛五重,殿后旗幡招展。殿中三人面南端坐,中為王者,兩旁為大臣。東西兩楹列案,設壺觴肴核,各坐兩人。左右又有兩掖,各坐兩人,西端一人著胡服。第三段,東西配殿中各坐三人,均著胡服。殿前為月臺,環以石欄,陛五重,中有甬道通正殿。道中置一巨瓶,內插珍寶。胡服侍者抬寶瓶珊瑚自西南歷級升臺進獻。第四段,月臺前一馬盤旋起舞,眾多武士披堅執銳,持旌牽馬,威武雄壯。全圖共有王者、大臣、胡客、甲士、侍衛、胡服侍從等118人之眾。碑上端似額,繞以卷云紋,但框內空無一字,似被挖去者。
日期 | 天氣現象 | 氣溫 | 風向 | 風力 | 氣壓 | 濕度 |
---|
18日周五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7℃ | 東北風 | 3-4 | 1032hPa | 61%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3℃ | 東北風 | 3-4 | 1032hPa | 61% |
19日周六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2℃ | 東北風 | 3-4 | 1030hPa | 66%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1℃ | 東南風 | 3-4 | 1030hPa | 66% |
20日周日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2℃ | 東南風 | 3-4 | 1026hPa | 84%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2℃ | 東南風 | 3-4 | 1026hPa | 84% |
21日周一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6℃ | 東南風 | 3-4 | 1027hPa | 79%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5℃ | 東南風 | 3-4 | 1027hPa | 79% |
22日周二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7℃ | 東南風 | 3-4 | 1025hPa | 64%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6℃ | 東南風 | 3-4 | 1025hPa | 64% |
23日周三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19℃ | 東南風 | 3-4 | 1022hPa | 75%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7℃ | 東南風 | 3-4 | 1022hPa | 75% |
24日周四 | 白天 | ![]() |
多云 | 高溫22℃ | 南風 | 3-4 | 1019hPa | 70% |
夜間 | ![]() |
多云 | 低溫6℃ | 南風 | 3-4 | 1019hPa |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