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2025年7月17日 周四 |
![]() |
小雨轉陰 11~8℃ 東北風1-2 4m/s 降雨量:0.0mm |
日出日落 今天:07:09 | 18:41 明天:07:08 | 18:42 |
體感溫度:9℃ 濕度:88% 氣壓:973hPa 能見度:3km |
龍山,位于湘西北邊陲,地處武陵山脈腹地,連荊楚而挽巴蜀,歷史上稱之為“湘鄂川之孔道”,全縣南北長106公里,東西寬32.5公里,總面積3131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東陡西緩,境內群山聳立,峰巒起伏,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縱橫其間。地域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在這片神奇而又美麗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著土家、苗、回、壯、瑤等16個少數民族。全縣轄34個鄉鎮(街道),434個行政村,總人口54.1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5.97萬人,占66.4%。土地構成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宅園”,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0.2%,耕地面積僅占8.5%,人均0.8畝。
龍山的歷史悠久燦爛,遠在夏商周時代,龍山為荊州地域,1729年(清雍正七年),改土歸流,置龍山縣。龍山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近代以來,龍山人民先后參加過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武昌起義、護法討袁運動。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里是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王震、肖克、廖漢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當時的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就設立在興隆街鄉、茨巖塘鎮。當年,跟隨賀龍參加紅軍鬧革命的龍山兒女有9600多人,現有在冊烈士2400人。龍山風光旖旎,山奇水秀,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民族風情濃郁迷人,火巖溶洞群神奇瑰麗,烏龍山大峽谷鬼斧神工,佛教圣地太平山聞名遐邇,“擺手舞”、“茅古斯”等土家民俗古老神秘。龍山聚寶藏珍,素有“萬寶山”之美譽。水利、森林、草場資源極為豐富,藥材馳名武陵。礦產資源種類繁多,主要有煤炭、紫砂陶、石英砂、鉛、鋅、硅等,其中優質紫砂陶儲量5000萬噸以上,石英砂近億噸,石煤礦地質儲量達10億噸以上。
測量時間 | 項目 | 測量值 | 水質類別 | Ⅲ類標準 |
pH | 6-9 | |||
溶解氧 | ≥5 | |||
氨氮 | ≤1.0 | |||
高錳酸鹽指數 | ≤6 |